走到第十天,我們已經從 Python 基礎語法、函式、物件導向,一路學到非同步與錯誤處理。
今天,我們要讓程式真正「連上外部世界」——用 Flask 建立一個簡單的 後端網頁伺服器。
生活比喻:
小提醒:
今天的目標是:
生活比喻:
把 Flask 想像成「小餐車」:
建立一個檔案 app.py
:
from flask import Flask
app = Flask(__name__)
@app.route("/")
def home():
return "哈囉,這是我的第一個 Flask 網站!"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# 預設 port=5000,但 macOS 上常會被防火牆或系統佔用
app.run(debug=True, port=8000)
執行:
python app.py
打開瀏覽器輸入:http://127.0.0.1:8000/
即可看到畫面:
哈囉,這是我的第一個 Flask 網站!
補充說明
5000
常常被防火牆或其他服務卡住,導致無法連線。後端最常見的用途之一是提供 API。
from flask import Flask, jsonify
app = Flask(__name__)
@app.route("/hello/<name>")
def hello(name):
return jsonify({
"message": f"你好,{name}!",
"status": "success"
})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app.run(debug=True, port=8000)
打開瀏覽器:
http://127.0.0.1:8000/hello/Jr
會回應 JSON:
{
"message": "你好,Jr!",
"status": "success"
}
十天的學習,像是一段暖身跑。
從最基礎的變數、條件判斷,到函式、物件導向,再到非同步、例外處理,最後透過 Flask 觸碰到「後端世界」,我感覺自己已經不再只是單純寫幾行小程式,而是能把程式放進生活情境中思考。
這十天帶給我的啟發:
生活比喻:
這十天就像「搭公車出發的前半段路」,已經經過幾個重要站牌(語法、邏輯、物件導向),現在車子正要進入市區(更多應用與實作)。
真正的旅程還很長,接下來的 20 天,會有更多風景與挑戰在等著我。